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感知日照|对“土味营销”的基层干部,别急着泼冷水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5-09 09:00:05

当基层干部遇上魔性舞蹈、流行热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地方的基层干部勇闯“网红”赛道,以拍摄短视频的形式推介家乡特产,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与讨论。

图片1.jpg

当短视频成为“新农具”,这场“土味营销”也引发了争议:有人为基层干部助力家乡振兴的努力和尝试点赞,也有人指责他们盲目跟风、哗众取宠。

笔者认为,基层干部们变身“网红”,无论是为了家乡提升知名度,还是为了帮乡亲们售卖农产品,他们的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土味营销”,更是基层干部突破传统工作方式的创新之举,是沾着泥土味的生动实践。

图片2.jpg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宣传家乡的主流目的之外,也确实存在个别直播间用“扮丑卖惨”博眼球,用夸张的剧本制造矛盾冲突;有的宣传视频刻意放大乡村落后标签,把“土气”异化为低俗表演。此类行为不仅消解了乡村振兴的深层价值,更可能形成“审丑经济”的恶性循环,必须予以坚决抵制。

那么,在乡村振兴需要流量、基层干部渴望出圈的当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拥抱新媒体时代呢?

图片3.jpg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善用流量的“新农人”。基层干部不妨从“土专家”转型为“新导游”,用专业视角挖掘乡村的文化基因。重庆垫江90后副镇长直播卖花,6000亩芍药一夜售罄;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杨坪村村干部张玮,用短视频形式推介村里的餐厅、民宿、美食、美景,线上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70余万元,线下带动青年就业30余人……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真实的乡村故事自带流量,关键在于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共鸣点。

让善意结出善果,需要多方共同施肥浇水。要防止基层干部盲目跟风与模仿,相关部门可以开设新媒体培训班,培育既懂农业又懂传播的复合型干部;平台应当建立乡村振兴专属流量池,对优质内容加权推荐;村居、社区不妨成立内容评审小组,邀请乡土文化传承者把关内容质量。例如,杭州、临安等地都建立了“新农人创客中心”,通过专业团队为基层干部提供内容策划等支持,协助他们孵化账号,成为“新媒体+乡村”机制创新的成功范例。

图片4.jpg

乡村振兴不是一场秀场,需要真抓实干的持久战。对基层干部的创新尝试,既要给予试错空间,也要建立正向引导机制。当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学会用既有乡土味又有时代感的方式讲好家乡故事,乡村振兴的舞台自然会绽放精彩。毕竟,我们期待看到的不仅是流量狂欢,更是乡村价值的真实生长。

乡村不只是流量的PK战场,更应是彰显乡村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让我们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乡村发展中的创新尝试,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期待每一个乡村都能在新媒体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众里平她)

编辑:王倩倩
编审 :孙立梅
责编:刘佳秀